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,“互聯網+農業”已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引擎。手機作為普及率最高的智能終端,正逐步從通訊工具轉變為農民生產生活的“新農具”。為充分發揮其潛力,可通過以下三大舉措,助力農業數字化轉型,提升農民福祉。
一、搭建數字化農業服務平臺,實現信息精準對接
建立集生產指導、市場信息、政策咨詢于一體的農業服務平臺,是推進“互聯網+農業”的基礎。通過手機App或小程序,農民可實時獲取天氣預報、土壤監測數據、病蟲害預警等信息,科學安排農事活動。同時,平臺整合農產品供需信息,幫助農民直接對接批發商、電商平臺,減少中間環節,提高收益。例如,部分地區已推出“智慧農服”應用,農民通過手機即可預約農機服務、購買農資,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。
二、普及農業技術在線培訓,提升農民數字素養
許多農民對互聯網應用不熟悉,限制了“新農具”效能的發揮。因此,需加強數字技能培訓,通過手機端開展線上課程、直播教學,內容涵蓋智能種植、電商運營、直播帶貨等。政府可聯合企業、農技推廣機構,開發通俗易懂的教程,并結合補貼政策鼓勵農民參與學習。例如,一些農業大省已推出“手機課堂”,農民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新技術,不僅提高了種植水平,還拓展了銷售渠道。
三、推動農業物聯網與手機融合,優化生產管理
將手機與農業物聯網設備結合,可實現遠程監控和智能決策。通過在農田部署傳感器,農民可用手機實時查看作物生長環境(如溫濕度、光照強度),并遠程控制灌溉、施肥等設備。這種“手機+物聯網”模式,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,還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。例如,智能溫室系統允許農民通過手機調節棚內環境,確保作物最佳生長條件,從而提高產量和品質。
通過平臺建設、技能培訓和物聯網應用三大舉措,手機正從“通訊工具”升級為農民的“新農具”。未來,隨著5G、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化應用,“互聯網+農業”將更高效地賦能鄉村振興,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紅利。
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jiuyuedz.com/product/693.html
更新時間:2025-11-11 23:05:01